Product电能质量
产品中心 电能质量
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中绿电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4-05-05 11:39:34 来源:米乐m6网页版登录 作者:米乐m6登录米乐平台

  2023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良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稳定增长。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可再生能源(水电、风电、太阳能)14.72亿千瓦,占比50.4%,可再生能源首次超过火电装机量。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

  2023年2月6日,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指出要树立质量发展绿色导向。优化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标准,实现资源绿色、高效再利用。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推动建立国际互认的碳计量基标准、碳监测及效果评估机制。

  2023年3月20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重点围绕引导项目合理布局、光伏发电项目用地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办理项目用地手续、加强用地监管、稳妥处置历史遗留问题等五方面进行统筹部署,旨在进一步支持绿色能源发展,加快大型光伏基地建设,规范项目用地管理,严格保护耕地红线日,国家能源局研究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对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文件明确指出要着力增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产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动区域能源协调发展,加强能源治理能力建设和扩大能源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

  2023年6月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海上风电施工安全专项监管工作的通知》,针对海上风电施工中出现的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施工现场安全管控不严、应急能力建设比较薄弱等突出问题,通过开展海上风电施工安全专项监管,督促海上风电项目相关参建单位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强调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023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提到绿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要求规范绿证核发,对全国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

  2023年8月22日,工信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四部门联合印发《新产业300832)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提出全面推进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在新能源领域,研制光伏发电、光热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标准,优化完善新能源并网标准,研制光储发电系统、光热发电系统、风电装备等关键设备标准。

  2023年9月15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组织制定的《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正式发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电力市场体系,要求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促进电力系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明确电力市场成员,并将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储能和虚拟电厂等列入新型经营主体,并将“推动分布式发电、负荷聚合商、储能和虚拟电厂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交易”列为电力现货市场近期建设主要任务。2023年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到可靠发电能力要满足电力电量平衡需要并留有合理裕度为系统提供足够的调峰、调频、调压和阻尼支撑,科学确定电源接入电网电压等级,实现对各级电网的有效支撑构建多元互补的综合能源供应体系。增强常规电源调节支撑能力。新建煤电机组全部实现灵活性制造,现役机组灵活改造应改尽改,支持退役火电机组转应急备用和调相功能改造,不断提高机组涉网性能;积极推进主要流域水电扩机、流域梯级规划调整等,依法合规开展水电机组改造增容,新建水电机组按需配置调相功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核电基地自供电能力建设;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适度布局调峰气电;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

  2023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确保有利于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前提下,有序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提出在分布式新能源装机占比较高的地区,推动分布式新能源上网电量参与市场,探索参与市场的有效机制;同时通过市场化方式形成分时价格信号,推动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主体在削峰填谷、优化电能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探索“新能源+储能”等新方式。

  公司项目前期开发模式主要包括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及收并购等。其中,各区域项目公司作为实施主体,负责项目的资源获取及评估等前期工作;公司负责项目的立项审核和风险控制等。

  项目通过决策批复后,可开展采购流程。公司采购工程、货物和服务,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等采购方式,其中,公开招标为主要采购方式。

  签订合同后进入工程建设阶段。工程建设分为工程总承包建设和分标段承包建设。建设主要流程包括:工程设计、工程开工报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包含分部、分项、单位工程验收、分阶段质检验收、电网验收、启动试运行验收)、向电网公司提交项目相关资料、启动试运行、项目竣工验收。各项目单位将与电网公司签署购售电协议及并网调度协议,并按照相关要求按时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

  公司的生产运营模式主要是通过风力发电机组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或通过光伏发电机组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上述转化的电能经场站内的集电线路、变电设备和升压装置外送至电网。公司下属项目公司设立运营部门对项目进行运营监控和日常维护,从而确保发电设备的安全稳定地运行。

  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是通过与各区域电网公司签订售电合同,将电力销售给电网公司。依照国家政策和项目核准时的并网承诺,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公司下属项目公司与电网公司签署购售电协议,将所发电量并入指定的并网点,实现电量交割。其中电量计量由电网公司指定的计量装置按月确认,电价按照国家能源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的区域电价确定。同时,公司在全额完成保障性基础电量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市场化交易。在参与市场化交易的区域,公司电能销售模式为部分电能由电网公司采购,按项目批复电价结算;其余以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方式实现消纳,按交易电价结算。未来,参与市场化交易销售电量将成为公司电能销售的主要方式。

  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为获取销售给电网公司的电力收入,扣除生产经营的各项成本费用后获得利润,其中收入根据单位上网电价与供应电网公司的电量计算得出。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完成上网电量87.96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11.61%。其中,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电量为46.20亿千瓦时,占上网电量的53.12%;外购电量为0.48亿千瓦时,较上年同期下降11.52%。公司风电利用小时数2322小时,同比增长41小时;光伏利用小时数1393小时,同比下降134小时。

  报告期内,公司核准项目的计划装机容量、在建项目的计划装机容量同比增加较多,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通过与股东方产业协同,于2023年7月一次性获取新疆1300万千瓦大基地项目建设指标,并于2023年8月实现集中开工。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装机容量561.65万千瓦,其中,运营十二个月以上的装机容量429.65万千瓦。新增部分主要于2023年底实现并网,目前正处于调试或试运行阶段。

  公司独特的竞争优势在于与股东方的产业协同效应。间接控股股东中国绿发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产业布局涵盖绿色能源、低碳城市、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板块。公司的新能源产业可以与股东方的低碳城市、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协同发展,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该优势在2023年7月新疆1300万千瓦大基地的成功获取中得到有效验证。

  公司间接控股股东中国绿发的自同步电压源友好并网技术成功入选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在公司甘肃干河口南北风电场完成示范应用。新疆锂离子电容器储能项目入选“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青海液化空气储能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公示名单。公司正逐步成为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重要力量。

  公司已与多家银行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项目公司在银行保持着良好的信用记录和较高的授信额度,具有畅通的融资渠道和较强的偿债能力。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开展股权、债权类融资,除银行外,主要融资方式包括定向增发、公司债、融资租赁、补贴保理等。

  公司业务广泛布局国内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江苏等13个资源富集省份,开发建设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形成海陆齐发、风光并举、多能互补的业务布局。运营电站涵盖海上风电、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储能等多种业态,有丰富的项目开发、工程建设、生产经营经验。

  公司投资建设的“海西州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国家示范工程”项目,采用“新能源+”模式,以光伏、光热、风电为主要开发电源,以光热储能系统、蓄电池储能电站为调节电源,多种电力组合,有效解决风电和光伏不稳定、不可调的缺陷,解决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电力输出的不平衡问题,建成了国际领先的“风、光、热、蓄、调、荷”于一体的多能互补、智能调度的纯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创新基地。该项目是国家首批多能互补项目,曾作为全国新能源行业代表项目,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

  公司注重内部管理,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断优化内控流程管理。对项目投资运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规范。公司在人力、信息、财务等方面严格规范,确保了有效的公司管控,风险防控能力不断提升。

  公司扎实开展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强化前期开发、生产运营、安全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持续加大高素质人才引进,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公司主营业务为风能和太阳能投资、开发、运营,主要产品为电力。报告期内,公司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以“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企业使命,以“厚植基础、示范引领、特色发展”为总体思路,实现发展规模由百万千瓦级向千万千瓦级的重大跨越。公司始终坚持规模和效益并重,充分发挥独特竞争优势,积极发展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光伏发电,深入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积极开展储能业务,实施差异化竞争,基本形成了“海陆齐发、风光并举、多能互补”的业务布局。公司持续研究拓展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链延伸拓展、价值链向高端迈进,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打造资产优良、业绩优秀的综合型绿色能源服务产业群,守护电网安全,助推三网融合,做为国担当、为国添彩的一流绿色能源创造者。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91亿元,较上年同期(调整后)增长7.60%;归母净利润为9.20亿元,较上年同期(调整后)增长45.14%;每股收益0.49元/股,较上年同期(调整后)增长44.1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48%,较上年同期(调整后)增长1.69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703.73亿元,归母净资产171.59亿元,资产负债率70.79%。其中,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等指标较上年同期变动较。



上一篇:中国能源报-人民网
下一篇:和顺电气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