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成功案例
成功案例
M6米乐最新下载地址祝贺!我院六门课程获评2023年“清华大学精品课程
发布时间:2024-03-13 11:05:26 来源:米乐m6网页版登录 作者:米乐m6登录米乐平台

  “信息与通信技术”(负责人:董宇涵)、“微纳米加工技术”(负责人:董瑛、张旻)和“多传感器融合理论及其应用”(负责人:张凯)“职业伦理”(负责人:王蒲生)、“硕士生英语”(负责人:李向明)和“材料学基础”(负责人:赵世玺)

  “信息与通信技术”是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支撑技术。本课程突破了传统课程的组织架构,深入整合了信息与通信技术所涉及的传输、网络、计算等关键概念、原理与方法,旨在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全英文地呈现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和典型应用,在拓展视野的同时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

  授课教师董宇涵副教授一直以来致力于国际化教学,面向国际合作项目交叉学科学生,开展全英文授课,坚持差异化培养,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激发学生志趣,努力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依托本门课程,董老师获得北京市第十一届青教赛工科类三等奖、清华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工科组一等奖等荣誉。

  “微纳米加工技术”将种类繁多的微纳米加工技术归纳为平面加工技术、探针加工技术、模型复制技术和自组装加工技术四大类,重点讲授其物理化学原理及典型的材料、工艺和设备,并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来说明每种加工技术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知识面宽、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形式多样和与时俱进是本课程的突出特点。

  本课程开设光刻工艺、剥离工艺、刻蚀工艺、引线键合工艺、软光刻工艺、自组装工艺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加工技术的实施过程,熟悉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工艺条件的设置和保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微纳制造的应用领域和所包含的工艺方法建立全面的认识。

  “多传感器融合理论及其应用”介绍了多传感器融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应用领域及前沿研究方向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随机系统建模、多传感器融合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包括随机系统的建模与状态空间表示、蒙特卡洛采样、最优状态估计(卡尔曼滤波、扩展卡尔曼滤波、无迹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等理论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线性代数、随机过程等知识进行多源信息融合的能力。本课程还采用了大量程序实例,与理论方法讲解相对照,深入浅出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以项目为基础推进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职业伦理”是研究生公共必修课,授课团队由王蒲生教授、李平副教授、王晓浩教授、倪士光副教授、郝治翰博士5位教师组成。开课9年来,始终以“价值塑造”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锻炼学生对职业行为规范的认知能力,对复杂伦理问题的思辨能力以及学以致用、恪守伦理规范的实践能力。

  课程坚持授课内容与研究生具体专业相结合,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课程建设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该课程教研成果丰硕,曾获“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清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清华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团队编写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工程伦理案例集》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研究成果《科研规范与科研诚信教育概论》,前者荣获第十一届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硕士生英语”自初评公示起,沿三条主线继续不断教学创新。第一,课程延续和发扬了智慧教学的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智慧工具,实现协同合作、实时或非实时的互动讨论;第二,课程针对学科需求,增强线下教学内容的维度和精细化程度。课程团队为同一课号设计四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方案。此外充分利用教室硬件资源,创新设计线下教学活动;第三,课程强调思想价值观塑造,不仅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还加深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尊重。

  在精品课复审过程中,教学团队也做了大量提升工作。首先,本门课程使用的探索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好评,课程在全校教评中跻身前5%;其次,教学团队成员基于课程经验,受邀向国内高校教师提供示范性指导;最后,教学团队成员还将课程教学研究成果融入学术共同体,通过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展现课程的学术深度和应用价值。

  “材料学基础”是清华大学材料专业研究生核心专业基础理论课。目的是让研究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晶体结构对称性的重要性,掌握晶体结构的主要类型和表达方式,理解和掌握点群和空间群的表达方式和内涵;理解和掌握材料物理性质与晶体结构对称性的关系。提升学生的材料基础理论,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本课程的开设参考了世界一流大学相关院系的内容,同时也结合材料学科研究生科研的需求,并考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挑选必需且较难掌握的内容进行讲授。

  本门课程经过赵世玺副教授15年的不断打磨和完善,课程内容和体系已经比较完整,和国外名校类似课程基本一致,该课程也获得历届学生的认可和好评。2020年获得清华大学校级精品课称号,2023年通过校级精评课复审。

  我院着力打造一流金课,积极选树优秀教师及课程典型,以先进典型带动课程整体质量提升。自2020年起,我院连续四年每年获评3门校级精品课。目前,已有15门课程获评“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目前,已建成院精品课23门,在建院精品课16门。

  2023年,院精品课立项7门,中期8门,结题4门。根据“国际化﹑开放式和创新型”的办学特色,我院全面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并与学科布局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实施“院级-校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路径,推动各教学科研机构立足核心课,建设精品课程,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教材建设,严格教学全过程管理,多措并举推动研究生教学质量跃上新台阶。



上一篇:英飞凌推1200V SOI半桥栅极驱动器2ED13
下一篇:单基站脉冲测距雷达建模学习